平时怕鬼的人,这个月却都在请鬼吃饭!
每每快到七月半,民间各种祭祀鬼神和先灵的活动就陆续开始了,平时大家都很少会提到鬼神和亡灵,怕不吉利。但在农历七月,家家户户开始争先邀请来自家祖先的灵魂过来“吃饭”!以此慰藉先灵,给阴间的亲人送去纸钱和新房。
在南方,几乎每年到了七月半,家里就开始张罗准备了,首先要提前将祖先的鬼魂迎接到家中进行供奉。然后在七月半这天,举行祈福仪式,准备丰盛的酒菜来供奉先灵。下午晚些时候,待祖先灵魂吃饱喝足,就开始烧准备送给先灵的纸屋或祈福钱纸包等,在慰藉鬼魂的同时,祈祷先灵能保佑家人平安富贵。待供奉和祈祷仪式完结后,便可以放鞭炮送神回家了!
这一天,生者与鬼神之间仿佛建立了一种连接,祈愿各自都在自己的世界过得好一点。其实南方很多人知道七月半是一个鬼节。也就是人们给鬼神专门设立的节日。但七月半这个鬼节是怎么来的呢?
七月半古称中元节、盂兰盆会,前者是道教的命名,后者则来自佛教。为什么道教和佛教都把七月半定为重要节日,难道真是老子和释迦牟尼心有灵犀一点通吗?
其实,早在道教出现、佛教北传之前,《礼记·月令》中就有关商周民众七月半祭奠亡灵的记载。七月半时序已过处暑,进入初秋,五谷渐次成熟,百姓照例要祭祖,一来请祖宗“食新米糜”,二来向祖宗汇报收成,三也是答谢祖宗在过去一年里的给力保佑,并祈求他们继续保驾护航。
道家思想早在春秋时期由老子创立,跟释迦牟尼差不多同个时代。但宗教意义上的道教,东汉时才正式出现。在逐渐完善的道教神仙谱系中,天上人间三界有天官、地官、水官分管着。正月十五是上元,是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判断人间祸福的日子;七月十五日为中元,是赦罪地官清虚大帝监察人间罪恶的日子;十月十五日是下元,是解厄水官洞阴大帝巡察人间的日子。道教首先从民俗文化中将七月半纳入,定名为中元节,举行敬神祭典,后来就变成了敬鬼、请鬼和施鬼的亡灵崇拜和祖先崇拜了。因为地官是掌管地府的,在七月半这一天,他会将全部鬼魂放风,让他们来到阳间,民间普遍都要祭孤魂野鬼,所以就有了鬼节的俗称。
那么佛教的盂兰盆节(会)又是怎么来的?据说,这跟佛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目犍连有关。
目犍连(也作目揵连,中国称目连或目莲)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。孔子门下有十哲,释迦的十大弟子也各有所长,如舍利弗智慧第一,须菩提解空第一,阿难多闻第一……目犍连呢?神通第一。
佛教绘画作品中的目连救母
传说目犍连从小父母双亡,在好朋友舍利弗引导下皈依佛陀,有了大神通。他运用天眼通,看到母亲在饿鬼道里忍饥挨饿,痛心不已,再动用神通,用钵装饭菜送下去喂母。但那些饭菜一到他母亲手上,即化为火炭。目犍连大哭,问佛说,我妈到底上世造了什么业?佛说你妈前世骂佛谤僧,不信因果,贪瞋邪恶,所以受此苦报。目犍连说,那能否找人把她捞出来,或至少给她送饭?佛陀说,你妈罪根深结,你神通再大也没用,只有靠集体的力量了。这样吧,每年七月半,是十方僧众的解夏日,做子女的,如果能准备一些好吃好喝的东西放在盆里供养十方僧众,那么,现世父母、六亲眷属定能出离三涂之苦,你妈也一样。目犍连赶紧照做,于是,他妈在地狱里就脱离饿鬼道了。从此,目犍连就大力推广七月半供养僧众这个活动,后来就演变为盂兰盆法会。
“鬼月”的民俗禁忌
勿晚上晒衣服!当鬼觉得你的衣服好看,红色最忌。
勿轻易的回头看!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,觉得『好像』有人叫你,不要轻易回头,那可能是鬼叫你。
筷子勿插在饭中央!这是祭拜的模式,就好比香插在香炉上,此举只会招来鬼与你分享食物。
看见别人拜鬼神时勿胡言乱语。
勿捡路边的钱!这些钱买路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。
少去阴气重的地方。
中午,傍晚,深夜尽量别一个人去人烟稀少的地方。
勿夜游!八字轻的人不要夜游,碰上麻烦。
非特定场合勿烧冥纸!冥纸是烧给鬼的,金纸是烧给神的,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鬼。
勿偷吃祭品!这些是属於鬼的食物,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,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。